崑曲音樂
曲牌:折桂令
作者:陸放
[折桂令]是昆曲裏一支用途極廣的北曲曲牌,又是京、昆兩界演員,尤其是武戲演員最熟悉的曲牌。
[折桂令]是北曲雙調[新水令]聯套裏第一支上板的過曲,幾乎是這個聯套裏不可或缺的一這支重要過曲。除[折桂令]外,這個套曲裏還有一些出現較多的過曲曲牌,如[駐馬聽]、[雁兒落]、[沽美酒]、[攪箏琶]等等。這個套曲有時與南曲仙呂入雙調的一些曲牌[步步嬌]、[江兒水]、[園林好]、[沈醉東風]等組成”南北合套”。[折桂令]的文詞定格應為六、四、四、四、四、四、七、七、四、四,十句十韻48個字,但多數傳奇中的這只曲牌往往在第五句後增加兩個四字句,形成了多達56個字的大中型曲牌。多數[折桂令]唱25-28小節,但由於北曲增加襯字不受限制,襯字加的多了唱腔必然延長,比如《蘇武還朝·還朝》中的[折桂令]加了42個襯字,唱35小節;《牡丹亭·硬拷》加了39個襯字唱29小節。襯字最少的是《永團圓·堂配》12個襯字;《義俠記·打虎》的[折桂令]也只有13個襯字。[折桂令]是一支能適應各種行當的人物演唱、能表達各種感情情調的可塑性很強的曲牌,各種行當都用它,如生行(含外、末)的《千忠戳·打車》、《繡襦記·打子》、《麒麟閣·打子》、《永團圓·堂配》、《黨人碑·酒樓》等;武生的《寶劍記·夜奔》、《義俠記·打虎》等;旦行(含貼旦、武旦)的《漁家樂·羞父》、《南柯記·情盡》、《金雀記·醉圓》、《桃花扇·寄扇》、《白蛇傳·盜草》等;小生的《白羅衫·井遇》、《西樓記·錯夢》、《牡丹亭·硬拷》、《荊釵記·男祭》等;淨行的有《惡夢》;醜行的有《兒孫福·宴會》、《玉簪記·佛會》等。雖然它的使用範圍如此之廣,但它的節拍形式卻只有四四拍一種,難得的是它突破了北曲無”贈板”的慣例,在《荊釵記·男祭》裏竟出現了帶贈板(八四拍)的[折桂令]祭奠亡妻的王十朋用它唱出了愛與恨交織的激情,茲摘錄幾小節《男祭》與同它感情反差極大的《夜奔》相對比:
4/8| 6-5-| 5 6 1.165 | 3.2 3 5 | 6.5 3 212|
昭 告 靈 魂
4/4| 0 12 1 6 5 | 35 6 | 3 3 232|
生 逼做 叛 國 紅巾 做了
3.32 17 6 | 5 45 6-| 6-1-| 2.3 2 12 | 1
聽 剖 因 依
1 2321 | 615 67 | 656 161 23 212 | 1
背 主 黃 巢
而無獨有偶,《玉簪記·佛會》裏由醜領唱的[折桂令]又一次出現了贈板。既然如上所述,[折桂令]音樂節奏除個別唱段加了增板之外其他變化並不大,音域也不太寬,為什麼卻有這樣廣泛的使用範圍?雖然不排除歷史形成的偶然因素,但它本身的原因恐怕還是起著主導的作用。
[折桂令]文詞以四字為主。王季思先生在《論詞譜曲譜書》中談道:[折桂令]原調較長,又可增刪,篇幅較寬,除七字句兩句外,全用四、六句,與五、七言詩格調全別,比較宜於鋪陳的賦體,抒豪邁的心情。這裏雖主要談文詞,實際上已聯繫到音樂調性。為昆曲譜曲最不宜於連續七字句或五字句,而以四字句譜曲則伸縮餘地大,進而加襯就變成了七字句,如《打虎》詞:”何用你虛擔怕恐,好叫俺羞澀囊空,按不住惡氣衝衝”,每句前三字都是襯字,加襯字就便於表達不同的感情心態。另外,四字句也便於處理音樂節奏,[折桂令]的四字句在許多傳統唱段中以這樣的節奏為多:
6 12 3 | 2 17 6 | 6
聖 德 汪 洋 3 65 12 3| 3 5 6 543| 5
一 領 霓 裳
還有:
1 1 65 3 1 1 65 3 5
離籠 狡 兔 殷勤 寄 語
這幾種四字句節奏交叉使用,就表現出鏗鏘跌宕的力度。
如果把[折桂令]12句詞按詞義和句逗分成四大句,就是:
第一大句 六、四、四, 落宮(1)音
第二大句 四、四、四, 落徵(5)音
第三大句 七、七, 落羽(6)音
第四大句 四、四、四、四。落宮(1)音
除四個大句落音如上以外,其他八個小句落的是四個角(3)音和四個羽音。這樣就很明顯,[折桂令]是詳明的宮調式,其骨幹音就緊緊圍繞著主和絃(1-3-5),(6)是其從屬音,若把四大句比做古詩絕句”起、承、轉、合”的分析法,第三大句落音(6)恰好在”轉”的句子上。看來[折桂令]的音樂調性明朗、清晰,調式清楚明確,這就決定了它好聽、好唱、好記,易於表達不同的音樂感情和音樂形象。
[折桂令]的主腔也十分清楚,主腔旋律 又很有特色:
第一主腔
5 6 |6 1 23 212 | 1 或
615 67|656 1 23 212 | 1 或
17 6 |6 1 23 212 | 1
第二主腔
3 65 3,或5 46 3,或5654 3
第三主腔
61 176 5,或6 543 5
尤其是第一主腔在北曲中絕無僅有,乾脆、挺拔、好聽、節奏力度強。
元燕南芝奄的《唱論》中對北曲雙調的調性分析是”俠棲激嫋”,這四個字雖然不大好懂,但它的大意是可以意會的,起碼它不屬於柔媚、婉轉、淒涼、纏綿一類,即使像《男祭》用了增板,也不失去它健康、激昂、華美的素質。
以上對[折桂令]的分析主要是討論它在昆曲中得以廣泛應用的原因,向專家請教。
※轉載自 北方崑曲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