崑曲藝術

崑曲角色

旦腳是女性角色的總稱,昆劇旦行有”老、正、作,四、五、六”之說,實踐中還有一個貼旦,共為七個家門。一般來說,老旦扮演老年婦女,正旦扮演中年婦女或貞烈青年婦女,五旦扮演大家閨秀或新婚貴婦,六旦扮演聰明活潑身份低下的少女,作旦主要扮演少年童子,四旦則專演刺殺戲女角。

老旦:古稱”老貼旦”,另稱”一旦”,扮演老年婦女,也兼演太監之類喪失男性特徵的男子,嗓音要求寬亮蒼勁,以真聲為主。表演以穩重嚴肅而又慈祥和藹的神情為主,步伐緩慢略帶移步,頭部微晃,以顯出老年龍鍾之態。如《精忠記》中的岳母、《鐵冠圖》中的周母、《白羅杉》中的蘇母、《荊釵記》中的王老夫人、《釵釧記》中的黃甫老夫人、《西廂記》中的崔夫人等。另外有《鐵冠圖》中的王承恩、《雙官誥》中的大太監等也是由老旦演員扮演。

正旦:也稱”二旦”,扮演已婚或中年婦女,重唱工,要求嗓音寬闊、剛勁。正旦角色多以悲愴淒惻的表演為主,以唱功為重。嗓音要求寬厚宏亮,高亢激越,故俗有”雌大面”之稱,表演以深沉肅穆、悲創淒惻為主,身段動作端莊大方,衣著多為素色黑褶子。如《琵琶記》中的趙五娘、《尋親記》中的郭氏、《金鎖記》中的竇娥、《爛柯山》中的崔氏等。《慈悲願》中的殷氏和《艷雲亭》中的蕭惜芬,被稱為
“小正旦”,演唱以婉轉悽愴為主要特徵。此外正旦也扮演較為年輕而身份較高的貞烈婦女,俗稱”穿帔正旦”,如《漁家樂》的馬瑤草、《滿床笏》的龔夫人、《風箏誤》中的柳夫人等。

作旦:俗稱”娃娃生”或”娃娃旦”,又稱”花生”,也稱”三旦”,主要扮演男性童子和青少年女性角色,嗓音要求柔和甜潤,身段動作清柔舒展,表演以活潑稚嫩為主。如《尋親記》中的周瑞隆、《慈悲願》中的莊旺兒、《浣紗記》中的伍子、《南柯記》中的花郎等。作旦也扮演活潑開朗的青少年女性腳色,多為喜劇人物,如《鳴鳳記》中的賽瓊、《雙紅記》中的紅綃、《浣紗記》中的春鴻等。

四旦:也稱”刺殺旦”,傳統昆劇沒有武旦,卻有刺殺旦,需要武功技巧的戲,即由刺殺旦承擔。刺殺旦簡稱”刺旦”、”刺”與”四”同音,故名。常扮演刺奸復仇的女性刺客,或扮演凶狠淫蕩又被人殺的女子。刺殺旦著重做工,有特殊的表演身段,要求演員具有較好的的武功基礎。著名的有《漁家樂-刺梁》中的鄔飛霞、《一捧雪-刺湯》中的雪燕娘、《鐵冠圖-刺虎》中的費貞娥,俗稱”三刺”。《義俠記-殺嫂》中的潘金蓮、《水滸記-殺惜》中的閻惜姣、《翠屏山-殺山》中的潘巧雲,俗稱”三殺”。”三刺”和”三殺”是刺殺旦的代表劇目。

五旦:古稱”小旦”,所扮者基本上都是青年女子,而且多半是窈窕淑女、大家閨秀。因這類角色都身在深閨,故又稱”閨門旦”,一般為愛情故事劇的女主角。要求嗓音清麗圓潤,表演含蓄韻藉、雍容大方,並於端莊中透出嫵媚的神態。如《牡丹亭》中的杜麗娘、《西廂記》中的崔鶯鶯、《幽閨記》中的王瑞蘭、《風箏誤》中的詹叔娟等。帝王妃子和新婚貴婦也多由五旦扮演,如《長生殿》中的楊貴妃、《浣紗記》中的西施、《金雀記》中的井文鸞、《南柯記》中的金枝公主等。另外五旦也扮演流落、蒙塵的善良女子,如《玉簪記》中的陳妙常、《繡襦記》中的李亞仙。

六旦:古稱”風月旦”,又稱”活潑旦”、”快樂旦”,或說由”樂旦”轉音得名,通常扮演年輕活潑、機智勇敢、身份較五旦為低的青年女子。如《西廂記》中的紅娘、《翡翠園》中的趙翠兒,《牡丹亭》中的春香等。嗓音要求甜美清脆,著重於做工與唸白。另外《蝴蝶夢》中的田氏、《彩樓記》中的劉千金也由六旦扮演。

貼旦:貼旦原系「旦之外又貼一旦」之意,為旦中副角。稱貼旦概念較寬,包含風月旦、作旦、武小旦三個細行在內。所扮多村姑貧女,丫環侍妾,同一劇中有兩個旦腳時,次要腳色也就常由貼旦扮演。如《琵琶記》中趙五娘由正旦扮演,牛氏即由貼旦扮演。
武旦:專扮擅長武藝的女性腳色,表演重武打,在神話中常飾仙女或女妖。崑劇旦行中,沒有武旦、刀馬旦和丑旦專攻的家門,武旦腳色一般由具有武功底子的六旦演員扮演,刀馬旦角色由文武雙全的武旦或四旦演員兼演。

丑旦:又稱”四花面”、”四花臉”,專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腳色,崑劇中沒有丑旦的專行,腳色根據人物的年齡、身份、性格等因素,分別由老旦、白面、副丑、小丑等家門的演員扮演。如《風箏誤》中的詹爰娟。

耳旦:宮女類的腳色,有”大耳朵旦”和”小耳朵旦”之分,凡扮演有姓名的宮女腳色皆稱”大耳朵旦”,如《太白醉寫》中的宮女永新。無名無姓者為”小耳朵旦”,由於宮女常站在帝王或貴妃兩旁,如耳,故得名。

※參考自 中國崑劇大辭典

回崑曲角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