崑曲藝術

崑曲角色

淨角俗稱”花面”或”花臉”,包括大面、白面、邋遢白面三個家門,大面為正淨,白面和邋遢白面為副淨。據記載,因其化妝不淨(勾臉塗色)而反言取名。至元代,淨行的化妝造型、音色運用以及表演風格已初具規模,並可作為劇中的正角。清初至清代中葉稱為大面,又有紅面、黑面、白面之分,至晚清因紅面、黑面皆演劇中正角兒和唯一個家門,仍稱大面,屬正淨;白面又據腳色的化妝造型以及身份、地位、性格等因素分為白面和邋遢白面兩個家門,隸屬副淨。

大面:又稱”大淨”(正淨),俗稱”大花面”或”大花臉”,化妝造型有紅、黑、花、白、紫、藍等多種色彩的臉譜,以紅、黑二色臉譜的男性正面形象為主,如關羽、趙匡胤、李逵、尉遲恭、閻王、達摩老祖等。紅面通常扮演威武剛毅、忠義赤誠而富有正義感的人物,黑面大多扮演勇猛剛烈、粗魯豪爽的大將或英雄好漢。大面的嗓音要求宏亮渾厚,表演基調為威武沉澱,注重氣勢、功架,身段動作幅度較大。
著名大面如:《單刀會》中的關羽、《風雲會》中的趙匡胤、《九蓮燈》中的火德星君、《千金記》中的項羽、《西川圖》中的張飛等,《八義記》中殘害忠良的權奸屠岸賈也勾紅臉,此屬特例。另外《虎囊彈》中的魯智深、《西廂記》中的惠明等勾白臉的和尚,以及《牡丹亭》中勾蝴蝶狀花臉的胡判官等也由大面扮演。

白面:又稱”粉面”、”副淨”,大多扮演反面人物,以心地險惡又有權勢的奸相為多,除眼紋及眉心紋勾黑外,全臉皆塗以白粉。有時也扮正面人物,或無所謂好壞的人物。嗓音要求寬闊渾厚中略帶悶音、沙音,表演注重功架、氣魄,以沉著中透露出詭譎奸詐、凶殘暴戾的神態為主。如《鳴鳳記》中的嚴嵩、《連環記》中的董卓、《精忠記》中的秦檜、《紅梅記》中的賈似道等。白面家門中另有褶子白面和短衫白面兩個細行,褶子白面大多扮演陰險惡毒魚肉鄉里的土豪劣紳,如《尋親記》中的張敏;短衫白面一般扮演豪而社會地位低微的老年正面人物,如《白兔記》中的竇公、《漁家樂》的鄔老老等。

邋遢白面:除面塗白粉以外,在眼角、鼻窩等處,加上一些黑紋,因化妝造型較白面為髒而得名。所扮者大多是下三流角色或社會地位低微的平民百性,又近於插科打諢式的人物,以唸白為主。如《繡襦記》中的乞丐揚州阿二、《十五貫》中的尤葫蘆、《白兔記》中的廟祝、《白羅杉》中的強盜馬騰、《琵琶記》中的拐子等。

※參考自 中國崑劇大辭典

回崑曲角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