崑曲藝術

崑曲角色

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。在北雜劇中,末稱”末泥”或”末尼色”,泛指末本正角,與宋元雜劇所稱的”生”同,而與”末”的涵義不同。宋元南戲所稱之”末”實即”副末”,除擔任報台,介紹劇情梗概和劇目主題的開場外,還在戲中扮演社會地位低下的次要腳色。崑劇”末”行是繼宋元南戲腳色制度發展而來,按照南崑的路子,包括老生、副末、老外三個家門,約在清代中葉初步定型。

老生:清代中葉,從正生中分出老生一支,但根據周傳瑛、沈傳芷所說,老生是從元雜劇正末演化而來,所扮角色主要為身份地位較高的中年男子,大都是劇中主角。髯口戴黑三和花三為多,嗓音要求高亢寬亮,全用真聲,唸白注重口勁,表演以莊重大方、沉著老練為主。
崑劇末行中原沒有老武行家門,直到晚清,隨著崑劇武戲的發展,武老生等武行家門才應運而生。著名老生有:《連環記》中的王允、《滿床笏》的郭子儀、《牡羊記》的蘇武、《爛柯山》的朱買臣、《麒麟閣》的秦瓊等。另外,老生腳色中也有不帶髯口的特例,如《玉帶記》中的裴度。

副末:與正末相對而得名,一般扮演劇中身份地位較低的中年男子,都為劇中配角。傳統昆劇演出整部傳奇之首齣,照例皆為副末念誦詞曲開場。這類腳色表演要求略帶卑微格調,注重唸白,表演與老生基本上相同。如:《荊釵記》中的李成、《白羅衫》中的奶公、《單刀會》中的魯肅、《琵琶記》中的黃門官。另外,副末腳色中也有不帶髯口的特例,如《漁家樂》中的簡人同就是,意為少年老成。

老外:簡稱”外”,所扮角色多半是飽經風霜的年老長者,以朝廷重臣為多,其扮演範圍頗廣,上至朝廷重臣,下至僕役方外。嗓音要求蒼勁渾厚中略帶沙音,表演以端莊肅穆為主,髯口戴白滿和花滿為多。如:《浣紗記》中的伍員、《千鍾祿》中的方孝孺、《精忠記》中的宗澤、《尋親記》中的范仲淹等。

外:元雜劇中已有外末、外旦、外淨等稱謂。大致指末、旦、淨等家門的次要角色。明、清以來,”外”演化為專演男性角色的行當。南戲中”外”意為「生之外又一生」之意,為生之副角,崑劇則分化為”小外”與”老外”兩支。”小外”見於早期的崑劇傳奇,與小生、小末並存兼通,明中葉以後歸併於小生一門,”老外”稍晚出現,與老生、副末同類。

※參考自 中國崑劇大辭典

回崑曲角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