崑曲藝術

崑曲角色

丑又分為副丑和小丑兩個家門。其區別是副丑的面部白塊畫過兩邊眼梢,而小丑只畫到眼的中部,副丑常穿官衣、袍,而小丑多穿短衣。南戲的丑與北雜劇的副丑相近,通常扮演次要角色,以滑稽調笑為主。早期崑劇的丑行,除繼承了南戲的傳統之外,開始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並致力於人物性格的刻劃。

副丑:簡稱 “副”,又稱”二面”,多扮演狡猾陰險而身份較高的人物,如奸臣、刁吏、惡訟師之類人物。多穿褶子或官衣,表演注重冷雋,講究靜工,以奸詐詭譎、陰陽怪氣、皮笑肉不笑的神態為主,氣派近於白面,偽善近於小丑,猥瑣近於副末。副丑中穿戴紗帽官衣的稱為”圓領二面”,身段動作和功架近於白面,如《鳴鳳記》中趙文華、《桃花扇》中的阮大鉞等。另一類穿戴方巾方巾褶子的稱”方巾二面”,多為外表風流瀟灑內心奸詐狠毒的角色,身段動作近於巾生。如《水滸記》中的張文遠、《義俠記》中的西門慶。副丑還有一種”油二面”,主要扮演滑稽角色,如《西廂記》中的法聰、《幽閨記》中的翁郎中。一些性格頑劣或刁惡的中老年婦女也由副丑扮演。副丑也有扮演正面角色的特例,如《連環記》中獻策任俠的曹操。

小丑:因其面部白塊較副為小,古稱”小花面”、”小花臉”或”三花面”、”三花臉”,又稱”小面”、”三面”,所扮大多是心地善良而風趣、社會地位較低或滑稽可愛的角色。多穿短衣,昆劇醜腳不分文武,有時扮演武功繁重的身段戲。如:《尋親記》中的茶博士、《漁家樂》中的萬家春、《艷雲亭》中的諸葛暗、《擋馬》中的焦光普等。小丑也扮演少數反面角色,如《十五貫》中謀財害命的婁阿鼠。另外一些粗俗滑稽的婦女也由小丑扮演,如《風箏誤》中的詹爰娟、《金鎖記》中的張母等。

※參考自 中國崑劇大辭典

回崑曲角色